癌症殺手|22歲男大生不煙不酒跑步暈倒揭患大腸癌4期 醫生:半年前已有3大徵兆

醫生診症室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6/27 16:23

最後更新: 4 小時前

分享:

分享:

22歲男大生不煙不酒,跑步暈倒揭患大腸癌4期,醫生:半年前已有3大徵兆。

【大腸癌/癌症/排便習慣/體重減輕/便秘】身體出現異狀切勿輕視!台灣一名22歲男大學生在跑步時突然暈倒,被送往醫院檢查後,發現竟罹患大腸癌4期。醫生指,男大學生是因腫瘤出血,導致嚴重貧血而昏倒,而他早在半年前早已出現3大徵兆,但因他沒有多加留意,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跑步暈倒竟確診大腸癌4期

綜合台媒報道,台灣義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生陳致一表示,該名男大生被送到急診時,經檢查發現其血紅素僅有常人的一半,透過腹部電腦斷層掃描也看到大腸有一顆巨大腫瘤。

經醫生進一步詢問後,得知男大生不煙不酒、不嗜吃紅肉、無家族病史等危險因子,惟近半年來的排便頻率由每天一次變成3、4天一次,大便也從原本粗如糯米腸,變得如熱狗般細,還莫名瘦了15公斤(約33磅)。

醫生隨即為他安排腹部探查手術,發現其腸道有一個約7厘米大小的腫瘤,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至淋巴、肝臟等多處,確診為大腸癌4期。確診後,該名男大生立即進行化療與標靶治療,不過藥物治療反應欠佳,目前已用到第4線標靶用藥,而他仍積極抗癌中。

更多相關報道:大腸癌丨新手媽媽無徵兆突患大腸癌4期 醫生解構最常被忽略身體警號

出現5大常見症狀勿忽視

陳致一醫生指出,大腸癌的5大常見症狀包括:血便、便意卻解不出來、體重減輕、排便習慣改變或便秘、大便變細等。如果出現其中3項,就應盡快就醫檢查。該名男大生早在半年前已出現排便習慣改變、體重減輕、大便變細3大徵兆,但他沒有多加留意,導致錯過了及早治療的黃金時機。

陳醫生提醒,腸癌有9成患者是沒有家族史的,因此無論是否有家族史,只要出現相關症狀都應提高警覺,才能早期發現與治療,提升治癒率與存活率。

大腸癌7大症狀: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馬天慧曾接受訪問時表示,一般而言,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年紀,身體狀況,癌腫瘤期數,類型,位置,擴散程度,腫瘤的生物標記等,來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,故即使是相同期數的病人,也有可能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。

現時來說,外科手術是治療大腸癌的主要方法,如果癌細胞仍然在早期,只用外科手術就可能治癒。 但由於大部分大腸癌患者求診時病情已經屬於較晚期,部分患者的腫瘤亦已經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,此情況下無法以手術根治,便會使用化療加標靶藥物的合併治療,病人的平均存活期可超過3年。

大腸癌沒明顯病徵

馬醫生坦言,早期大腸癌病徵不明顯,甚至沒有病徵。 大便帶血和習慣改變已是較為常見的大腸癌病徵,如持續出現便秘,腹瀉或兩者交替都有機會是腫瘤作怪所致,卻經常最容易被人忽略。

當大腸癌發展至較晚期時或會出現與大便不相關的徵狀,如體重突然下降,原因不明的疲倦和疲勞,貧血,腹痛,黃疸等等大腸癌的徵狀,有時與其他良性疾病如痔瘡,腸炎等相似。但她提醒癌症的徵狀普遍有一個特點,就是多數是持續及不斷惡化。 如果上述徵狀在短時期出現而且持續的話,就要馬上請教專科醫生。她感嘆,不少患者缺乏對大腸癌有防備意識,常以為是普通腸胃問題,繼而錯過大腸癌治療的黃金機會。

預防大腸癌方法

關於預防方法,馬天慧坦言,雖然家族和個人病史會增加患病風險,但其實大腸癌個案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莫大關係,因此她建議市民6大日常健康習慣以預防大腸癌:

  • 1.保持健康的體重
  • 2.每天最少進行30分鐘中度至強度的運動
  • 3.多吃蔬菜和水果,增加吸收的纖維量
  • 4.減少進食紅肉和加工肉類
  • 5.戒煙及戒酒
  • 6.定期進行腸道檢查

同場加映:12種食物預防大腸癌

點擊圖片放大
+8
+7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